1969年,梁必业接到调令,要求离开北京,前往安徽肥西县蟠龙墩的一个农场。那个农场隶属于安徽省军区直属,环境和条件都相当简陋,远不及城市的便利与舒适。初到农场,梁必业被分配到了一个普通班,与普通战士们同吃同住,生活简朴而紧凑。
在这两年的时间里,凭借丰富的军旅经验,梁必业积极帮助连队的同志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。他的建议多次被采纳,尤其是在一次假情况演习中,他提出了两条颇有见地的改进意见,连长听后感慨道:“将军果然是将军,眼光独到!”这番评价让梁必业感到既欣慰又激励。
回顾更早之前,1966年5月,梁必业曾被降职,任命为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,但未能实际到岗。同年12月,总政治部撤销了这一任命,改派他到总后青南马场担任副场长。此调动使他的行政级别从6级降至8级,待遇也大幅下降。梁必业当时坦言:“问题还没弄清楚,到哪里都难以开展工作。”但得到的回应却是,他不是去做行政工作,而是要接受劳动改造。
展开剩余80%1969年11月,梁必业按命令来到肥西县蟠龙墩农场,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农场生活。他后来回忆说:“农场的劳动内容丰富多样,虽然我年纪不小了,但毕竟是出身劳动人民,对劳动有着天然的热情。每天和战士们一同出勤、一起收工,虽然辛苦,但生活倒也过得去。”当时,他的生活补助从每月20元涨到了50元,尽管不算多,但大部分被他用来购买书籍和订阅《人民日报》,每期报纸他都会细心研读,从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和时局发展。
梁必业与连队干部战士们关系融洽。他曾回忆说:“有一次我脚扭伤了,炊事班长背我去上厕所,其他战士则帮我端饭送水。副连长马某还特意带来了未婚妻送来的鸡蛋给我补充营养。”这种彼此关心的情谊,使他在农场的生活充满温暖。
作为一位资深军官,梁必业始终关注着连队的干部与战士。5班的一位副班长原本是炊事班副班长,调到5班后依旧任副班长。但他心态不佳,总觉得自己应当成为班长。一次,连队举办哲学学习演讲会,每班选一人发言,5班选了这位副班长。演讲前,他向梁必业请教对策。梁必业回忆起此前该副班长曾在讨论《智取威虎山》京剧时,提到主角杨子荣和配角少剑波演出配合得当,于是启发他:“你可以讲主副班长就像主角和配角,只有协同配合,工作才能顺利开展。”演讲中,这位副班长不仅依此发言,还诚恳检讨了自己不愿做副班长的心态。结果,他因表现出色获得奖项,并不久后升任班长,工作也十分出色。
4班一名小战士曾向梁必业表达入党愿望,梁问他是否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,小战士说想等组织主动联系他。梁必业告诫他应主动靠拢党组织,及时汇报思想。后来,这名战士写申请书时,未找本班党员辅导,而是找了外班一个非党员的老乡。梁必业指出,应该找党员同志帮助指导。经过努力,该战士进步迅速,最终成功入党。
在连队中,梁必业不仅帮助主动找他的战士,还常为上级提建议。一次连长接到军区首长紧急命令,要求连队连夜赶往合肥执行任务。当天夜晚天降大雨,且未找好向导,战士们在泥泞中折腾了一整夜,最终只能返回蟠龙墩农场。湿透的战士们又累又冷,士气低落。梁必业早已察觉此次行动可能是假演习,连长确认后让他留守。演习结束,连长向他诉苦,梁必业提出两条建议:一是让战士们好好休息恢复体力;二是将假情况演习当真对待,以免真有紧急情况时被误判。连长采纳了这些建议,演习效果明显提升。
在农场生活期间,梁必业非常想念家人,而他的妻子丁治华和孩子们同样挂念他。丁治华先后给叶剑英和周恩来写信,要求安排通信或见面。不久,经组织批准,丁治华带着三个孩子前来探望。见面时,梁必业告诉妻子,他已写信给叶帅,请求回北京治疗身体。不久,他获准返回北京。
1973年,梁必业在叶剑英安排下参加了国庆招待会,名字出现在报纸上。随后,叶帅与他谈话,提醒他准备重返总政治部工作。1974年底,军委正式任命梁必业为总政治部副主任。赴任前,他特地拜访叶帅,叶帅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要大胆努力。此后,梁必业重新回到工作岗位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总政治部有三位副主任,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曾请示叶帅如何排序,叶帅直言:“梁必业的名字排第一。”
直到1979年,梁必业才彻底平反。回顾那两年在农场以及先前被审查的日子,他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提升,坚守学习,关注国家大事。正是这些积累,为他后来重新融入军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时间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