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水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,平时不用特别在意。但吃药的时候,有些药需要多喝水,有些药则要少喝。因为这时候喝水不光是为了解渴,还可能会影响药效和身体健康。所以吃药时如何正确喝水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。今天我们航天七三一医院的药师,将为大家详细讲解。大家一起来学习吧~
01
服药时 水的正确选择
服药用温开水最佳,除了特殊情况,一般不推荐使用茶水、果汁、牛奶、酒服药。
酒可能影响多种药品体内代谢过程,若服用部分头孢类药物,可能诱发双硫仑样反应,严重者可致死亡。
展开剩余84%牛奶易与部分抗菌药,钙、铝、铁制剂以及抗酸药发生反应,影响药效。
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鞣质,容易与药品中的成分发生作用。茶水中还含有咖啡因、茶碱等成分,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,会影响镇静催眠药发挥作用。
果汁富含果酸,与部分药物可产生化学反应,不利于药物吸收,某些果汁(如葡萄柚汁) 还会干扰药物在身体里的代谢过程,导致药效过强或过弱。降压药、降脂药(如他汀类)、抗过敏药等,如果和葡萄柚汁一起喝,可能让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,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。
02
服药时 水的饮用量
- 胶囊:建议饮水量不少于300ml。
- 大部分片剂:通常150-200ml。
- 中药颗粒剂:冲泡成150-200ml汤剂。
03
服药时,需要大量喝水的药物
有些药片本身又干又涩,或者有刺激性,干吞时可能会划伤食道;有些药品对食道黏膜的刺激性较严重,如氯化钾、吲哚美辛、泼尼松、氯霉素、甲磺酸伊马替尼,服用时宜立即饮用200ml的水送服。还有一些药物可在泌尿道中形成结晶性沉淀,易发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现象,出现结晶尿、血尿、疼痛和尿闭,需要大量饮水加快药物的代谢。
易引起泌尿道损伤的药物:
易引起泌尿道损伤的药物:
喹诺酮类:左氧氟沙星、莫西沙星、环丙沙星等。
磺胺类药物:柳氮磺吡啶等。
抗病毒药物:阿昔洛韦、伐昔洛韦等。
抗痛风药:非布司他、别嘌醇、苯溴马隆。
这些药易引起结晶尿、血尿、尿痛等症状。服药后大量饮水,有利于尿液带走结晶或者稀释药物在泌尿道中的浓度,加快药物的排泄。
可引起口干的药物
可引起口干的药物
阿托品、山莨菪碱等,服用后多饮水缓解口干。
盐类泻下药和解热镇痛药
盐类泻下药和解热镇痛药
硫酸镁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,泻下及出汗丢失的水分需及时补充,防止脱水。
双膦酸盐
双膦酸盐
阿仑膦酸、唑来膦酸等。
双膦酸盐对食管有刺激性,须用200ml水送服,并且使每日尿量达2000ml以上,减少药物对肾脏损害。
04
服药时,不宜多喝水的药物
有些药品在服用时不宜多饮水,因为饮水可能会破坏和降低药效。
1. 胃黏膜保护药
硫糖铝、果胶铋等,仅需少量水送服,且服药后半小时不宜喝水,以便药物在受损的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。
2. 肠黏膜保护剂
蒙脱石散,具有较强吸附力,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,以吸附致病微生物,服用后不宜大量饮水。
3. 止咳类药物
止咳糖浆、复方甘草合剂等,通过覆盖在呼吸道黏膜,形成一层保护膜,减少神经末梢刺激。服药后不宜立刻喝水,以利于保护膜的形成,应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。
4. 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
硝酸甘油、硝苯地平、硫酸沙丁胺醇等,饮水会将口腔中的药物冲入胃里,影响疗效。
5. 抗利尿药
应用加压素、去氨加压素时应限制进水,否则引起水钠潴留、抽搐、水肿、体重增加。
05
服药时,不宜用热水送服的药物
部分药物不能用热水送服,否则会破坏药效或引发其他问题,服用时通常用40-50℃的温开水送服为佳。如果水温过高,部分药物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,影响疗效。
维生素类药物: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性质不稳定,前两者受热易分解失去药效,而后者受热(70℃)易还原被破坏。为了保持药物的稳定,不宜应用热水冲服。
助消化的酶类药物:如胃蛋白酶合剂、胰蛋白酶、淀粉酶、多酶片、乳酶生、酵母片等,此类药中多是酶、活性蛋白质或益生细菌,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,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。
含有活性益生菌的药物:活菌制剂并不耐热,如地衣芽孢杆菌、枯草杆菌、双歧三联活菌、复方乳酸菌等,服用时不宜以热水送服。
此外,具有挥发成分的中药颗粒剂也不宜用热水冲服,此类中药常带有芳香挥发油。如金银花、菊花、栀子、荆芥、柴胡、薄荷、藿香、苏子、香附、川芎等,用热水易加速挥发油挥发,最好用凉开水送服。
稿件报送、一审:刘丽娜(西药房)
二审:李佳明、康靖恺、张立松(宣传科)
三审:牛 猛(宣传科)
衡中医广〔2024〕第11-01-08号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配资时间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