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2年,开国中将杜义德主动辞去兰州军区司令员职务,转而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(中顾委)工作。在中顾委的几年间,他解决了许多重大难题,赢得了广泛赞誉。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亲自前往海尔工厂调研的经历。
当时,厂长向杜义德汇报了厂里的情况,特别提到了一个名叫小金的工人。小金不仅勤奋努力,而且技术出众,可惜不幸罹患了癌症。杜义德通过与厂长的深入交流,对海尔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。事实证明,他的判断极具前瞻性,海尔日后成为家电行业的巨头。
1982年,中顾委正式成立,由邓小平任主任。作为邓小平的老战友,杜义德退下来后也进入了中顾委。虽然不再身处第一线,但他的工作依然繁忙且充满挑战。80年代初,杜义德曾接受过胆囊切除手术。此前在兰州军区时,他经常忍受着高原反应的痛苦,坚守岗位,视察边防部队,这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小的负担。
进入中顾委后,杜义德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,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调研活动。据了解,会议频繁,平均每周召开两次,调研工作同样紧凑繁忙。
展开剩余82%1986年3月19日,杜义德接到邀请,需前往外地参加一次重要会议。恰逢此时,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办公室发来信函,恳请杜义德对第七章和第八章的战史修改稿提出宝贵意见,并希望他能在4月15日前反馈。警卫员小刘建议简化资料,认为等回京后再审阅也不迟。
杜义德却严肃回应:“这是军委交办的重要任务,时间紧迫,标准高,战史办的同志们非常辛苦,邓主席、徐帅和先念等领导对此高度重视。我们能做的只能提前完成,绝不能拖延,更不能影响修史进度。”
到了约定时间,杜义德认真审阅后回信,详细指出几处具体修改建议。例如,第七章第356页倒数第5行,李聚奎后应加上杨梅生,李卓然后应加黄火青;第385页正数第3行,军长前应加“代”字;第八章第448页正数第8行的“此”字有误……这些细节体现了他对历史真实性的严谨态度。
在中顾委任职期间,杜义德还曾担任电影《千里跃进大别山》的军事顾问。对于这场战略意义重大的战争,他感触颇深。杜义德是刘邓大军中的骨干力量之一。
谈及挺进中原攻打羊山集的战斗,时任二纵作战处长的贺光华(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)激动地回忆道:“当时总攻羊山集,敌军守势坚固,我军二纵部队遭遇顽强抵抗,伤亡惨重。在关键时刻,杜义德指挥的六纵和陈锡联的三纵各派出一个旅,经过激烈交战,最终全歼了国民党王牌整编第六十六师。”
谈及六纵部队表现和杜义德的指挥功力时,他谦虚地说:“主要是我手下的三个旅长打得好。”其中,十六旅旅长尤太忠善于打硬仗、恶仗,承担最艰巨任务;十七旅旅长李德生擅长组织和战术,善于打动脑子的仗;十八旅旅长肖永银以灵活机动著称,擅长诡异战法,总能占尽优势,避免吃亏。
在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养伤期间,杜义德兼任军政一把手,率部队千里跃进大别山,屡建奇功。刘伯承在一次干部会上赞扬他:“政委兼司令,司令兼政委,文武双全。”
不仅刘伯承对他评价极高,政委邓小平也十分看重他。杜义德曾回忆,他学会的桥牌技巧便是从邓政委那里学来的。在他心中,刘伯承与邓小平几乎是一个整体,密不可分。
说起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,这场战役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。1987年6月,湖北电视台在武汉拍摄电视系列片《千里跃进大别山》中的高山铺大捷场景。为了确保历史的真实性,电视台邀请杜义德审阅剧本,并希望他到现场指导。
6月的武汉酷暑难耐,但75岁的杜义德依然不辞辛劳,冒着烈日跋涉至曾经指挥过的战斗遗址,详尽讲述历史细节。他强调:“这些影视作品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,必须内容真实,不能留下遗憾,必须对历史负责。”
正因如此,《千里跃进大别山》凭借宏大的场面和真实细节,赢得了观众广泛赞誉。
1986年夏季,杜义德前往青岛“琴岛一利勃海尔冰箱厂”(即海尔的前身)进行调研。这家厂是在三年前,由青岛数家连续亏损、濒临倒闭的小工厂合并成立。厂长张瑞敏等领导经过市场调研和出国考察后,决定转型生产电冰箱,并与西德排名第一的利勃海尔冰箱厂建立战略合作。
当时国内已有近40家冰箱生产厂,相关领导对此颇感担忧,担心新厂难以抵抗激烈竞争。但张瑞敏充满信心,决心快速推进:当年建设、当年引进技术、当年投产、当年见效。
这一切引起了杜义德的高度关注,他亲自带队深入工厂进行实地调研。张瑞敏特别介绍了厂里的女工小金。小金是电焊工、共青团员,对厂如家,工作勤奋,每天干十几个小时。她不幸患上晚期肺癌,但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,直到生命最后时刻。
当厂领导询问她是否有困难时,小金唯一的请求是:“送我去火化场前,请让我再看一眼我工作的工厂。”她的敬业精神成为海尔员工的榜样。
杜义德深受感动,从厂领导的创业精神和发展理念中看到了海尔的巨大潜力。他对张瑞敏说:“‘质量是企业生命线’的说法非常正确,必须紧紧抓住。企业要发扬拼搏精神,要树立像小金这样的先进典型,把她的敬业故事宣传出去,激励更多员工向她学习,只有这样,海尔才能腾飞。”
他坚信:“海尔这个厂前景广阔,必将成为行业领军企业。”
2000年,88岁的杜义德再次坐轮椅走进海尔集团,欣慰地看到这家企业已经成长为现代化的国际知名企业,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骄傲。
杜义德在中顾委的几年里,始终心系国家、企业和人民,积极为重大问题建言献策,许多建议获得中央认可。晚年的他依然贡献巨大,这位老革命值得我们后辈敬仰与铭记。
作者:立强
编辑:立强
参考文献:《一代名将杜义德 纪念开国中将杜义德百年诞辰》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时间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